第2种观点: 涉税犯罪共有逃税罪、抗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妨害发票管理的犯罪,妨害发票管理的犯罪等。涉税犯罪常常与其他经济犯罪,如贪污、贿赂等犯罪相互交错。【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第3种观点: 法律主观:偷税漏税 是刑事案件。 根据《 刑法 》第二百零三条规定: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罚金 ; 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法律客观:《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抗税罪的主体是是依法负有纳税义务和扣缴税款义务的人,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单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二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逃税罪与抗税罪的区别有以下这些: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逃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2、客观方面不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税罪则表现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3、犯罪标准不同。抗税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就可构成,而逃税罪必须是偷税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第二百零二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抗税罪是不存在单位犯罪的,抗税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抗税罪是属于危害税收征管罪的罪名之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税收管理制度,侵害国家税收利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二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第1种观点: 税务机关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查询案件涉嫌人员储蓄存款的,应经()。?一、税务机关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查询案件涉嫌人员储蓄存款的,应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二、《税收征管法》第四章税务检查第五十四条税务机关有权进行下列税务检查:(一)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检查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二)到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检查纳税人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检查扣缴义务人与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经营情况;(三)责成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文件、证明材料和有关资料;(四)询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问题和情况;(五)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托运、邮寄应纳税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有关单据、凭证和有关资料;(六)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嫌人员的储蓄存款。税务机关查询所获得的资料,不得用于税收以外的用途。以上就是对于税务机关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查询案件涉嫌人员储蓄存款的,应经()的问题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税务稽查案件移送公安的规定:涉嫌构成其他涉税犯罪案件移送标准有1、涉嫌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虚开的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应予移送。2、涉嫌构成虚开发票罪。虚开虚开发票100份以上或者虚开金额累计在40万元以上的或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5年内因虚开发票行为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虚开发票的,应予移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五条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第二百零五条之一 虚开本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3种观点: 刑事处罚的程序由刑事诉讼法规定,涉税刑事案件的处罚是刑事处罚的一个分支,其程序也应遵循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常情况下,涉税犯罪案件的查处要经过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和审判。按照目前我国司法机关的分工,立案、侦查由公安机关负责;批捕、起诉由检察机关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1、立案与税务行政处罚相同的是,公安机关对于涉税犯罪案件行为,也有一个受理线索和材料的环节。这些线索中既有公安机关自行查获的,也有税务机关移送的(如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在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税务机关就要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对这些线索和材料经过初步审查后决定是否立案。2、侦查凡是立案的涉税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都要逐一进行侦查,充分利用刑事诉讼法赋予的手段和方法,收集证据。一旦证据确凿,公安机关就会提请检查机关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3、批捕检察机关认为公安机关侦查预审的案件基本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就会签发逮捕令,交公安机关执行逮捕。4、提起公诉犯罪嫌疑人被捕后,检察机关就要进一步审查案情,审阅案卷,决定是否起诉。凡是决定起诉的案件,检察机关就要准备好起诉书,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5、审判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的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就会决定开庭审判,做出有罪或无罪判决,对判决不服的可以上诉(检察机关不服可以抗诉),法院将依法做出终审判决。6、执行判决和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就要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包括三种:(1)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3)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的判决。